由于长期异地恋、担心与搭子口味不和、担心与搭子持续战斗力差异大等原因,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吃饭。因为我长期处于“这家店难得来一次我想要吃两份那个招牌的主食两份有口皆碑的前菜两份特别难见的甜品可我只有一个人怎么办”的处境,不经意间,胃口变得很大,我终于练就出一人去餐馆,消费两人份的技能。这不,前不久的事,那段时间不自量力发下了“我一天只吃一顿”的誓,于是早晨出门后,吃了一个紫米油条粢饭团,一个脆饼加辣的煎饼果子,三个手掌大小的萝卜饼,一杯浓豆浆,还有二两底脆多汁的锅贴——然之后,感到八分饱意的我,才想到“吃撑就不好了”,停下了前往豆浆油条店的步伐,心满意足地转道回家……跑题了。我想说的是,在“适合独自吃饭的餐厅”上,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在具体推荐餐厅之前,我认为,厘清“什么类型的餐厅适合一个人”,是更重要的事。首先,绝大多数中餐厅都不适合。与西方不一样,采取合食制的中国,每道菜的菜量是以复数人数为标准来准备的。去中餐厅,意味着你必须独自吃完很多前几口惊艳,越吃越沮丧的菜,意味着你一顿饭只能点两三道菜,难以体会到它的优点,意味着你必须经受一轮轮由情侣,家庭,闺蜜,兄弟,同学,同事关系组成的人群的目光攻击。所以,除非你已经练就了如我一样根本不care他人眼光的大心脏,以及巨大的食量,不然还是别踏上独自吃中餐的修罗道。同等情况也适用于在其他合食制的餐厅,以及在用餐特点上具有社交、聚会性质的餐厅,比方说火锅,烧烤(尤其中式和韩式)。
自助餐算是一个特例。虽然它的用餐特点完全满足独自吃饭的需求,但实际上它是最不适合独自吃饭的场所——比如离开座位去取菜的时候,包得随身带上;比如离开座位,选了半天菜,拿着餐盘高高兴兴地回来,却发现桌布已经换了张新的,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围桌而坐,困惑而尴尬地打量着你和你手上盛满的餐盘,而你却百口莫辩,只有悻悻离去,另找孤桌;比如你去上个洗手间,心满意足地回来,却发现桌布已经换了张新的,浓情蜜意的小情侣对桌而坐,迷惑但警惕地注视着你和你手上的餐盘,而你已经溃不成军,无力回天,在踉踉跄跄地寻找新座位的时候,还得默默承受小情侣持续的目光鞭笞与轻浮调笑;比如你任何问题都没有遇到,面前盛满了美味可口的菜肴,你大快朵颐,撕咬,咀嚼,吞咽,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着,然而左右尽是欢声笑语,周围全是蜜语浪言,而你仍只能默默撕咬,咀嚼,吞咽,进食时一脸严肃太悲情,满脸幸福又太做作,吃太少显得厌食,吃太多又显得无节制,无论如何看上去都像是一个刚失恋的傻逼……所以,别轻易尝试独自自助餐,它的难度系数绝对最高级别的,唯有火锅堪能一战。
如此观之,一般的合食制餐厅没那么可怕了,而且,如果那家餐厅的招牌是主食的话,一个人吃就更自在自然了。比方说去越南餐馆吃PHO,去马来餐馆点laksa或是肉骨茶,去日本餐厅吃盒装鳗鱼饭,去粤菜馆吃煲仔饭……一个人吃也显得很正常,并且除了主食以外,大多数人还有余力再点一道小食,如此既不容易浪费,又不至于让你因为点太少而忐忑。当然,还是那句话,只要脸皮厚,这些都不是问题。服务员拿着菜单,问我“您看看还需不需要点些别的呢”,我淡定地说“这样就行了”,初涉世事的小服务员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在桌前踌躇一番,又忍不住咬牙问“那要不要看看我们的酒水和甜品呢?”我继续淡定道“不用了,谢谢”,这种事情至今已做过不下二十次,从未感到窘迫。毕竟与之截然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您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另外一份主食和前菜要等您的朋友来了再上吗?”我也听了很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