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史无前例地热烈。
作为中国油画院个展史上首位非学院派画家的展出,编剧段威的跨界画展“天真看世界”给了大家太多的惊喜。
5月11日开展当天,中国油画院美门美术馆的展厅内人头涌动。出乎意料的火爆,让美门美术馆在开展当天就决定为“天真看世界”延长展期一周,至5月25日。

对于画作本身,有人惊异于她大胆的用色,有人在讨论她超越常规的画面构成。
“画画一方面需要技巧,另一方面也需要心灵和态度。在段威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很好的融合。”著名油画家、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非常看重段威作品中的生命力。

著名油画家、中国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并特别指出了段威作品中大胆用色背后的张力。
当然,也有人关注到了与画作相得益彰的布展形式。
既有画作,也有故事。用装置突出的故事卡片,细致到展厅座椅的设计细节。“天真看世界”的布展形式,既突出了段威作为画家和编剧的独特作者性,又让画展与观者有了交流感。

张杨导演与段威
“天真看世界”。在编剧段威看来,这次像老友相聚一样的画展,热烈、充盈也简单、纯粹。
热烈、充盈是因为“多一种表达方式”的喜悦。自从拿起画笔,绘画与写作交替,成为她的日常与自觉;简单、纯粹则是四年绘画经历于她的影响,让她在人生的后半场上又找回了天真与清亮。

从左至右:美门美术馆馆长蔡际洪、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编剧/画家段威、著名演员萨日娜、中国油画院签约画家秦烨、黄远鹏
不过,在众多参展的朋友眼中,这个画展在热烈的氛围、绚亮的色彩背后,还藏着一个真实的段威。
她的生活轨迹、人生阅历乃至未来航道,都藏在这一幅幅透着无畏与天真的画作中。
正像国学大师刘梦溪先生为她画展的题序所说:“画里有好友的善良和孩子的天真,那么阅历呢,阅历是过滤后的善良冲破网罗的天真。”

用另外一种方式讲故事
编剧跨界办展,自然要有所不同。在段威眼中,“故事”不仅是她写作的对象,也是她绘画的原力。
在“天真看世界”画展的中心区,有一组常规画展中从未出现过的装置——故事卡“瀑布”。顺着星灯“流淌”的故事卡签,正面是此次画展的重点画作,背后则是段威所写的绘画背后的故事。

这其中,有的讲述了绘画过程,有的写明了灵感来源,还有的追溯了创作缘由。
“没有故事,我画不出来。我不会随便画一张画,其实我在用另一种方式讲故事。”
或许在学术派的画家眼中,显山露水的文字可能会影响绘画的多维解读,但在段威的画作中却不是。故事就是她绘画的精魂所在。

“连续画了三天还是完全理不出头绪。在所有同学都交稿的时候,我几乎要放弃了。闲极无聊,我去跟模特聊天。”
在一幅题为《快乐其实很简单》的人体写生故事卡上,她这样写到。而后,这个并不美丽的模特所讲的故事,最终给了段威推力,让她在最后一天,用“年画风”完成了这幅作品。


段威作品《快乐其实很简单》
细读这些故事卡,故事为她打开绘画绝境的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事实上,绘画与写作交替并进的状态,已是她如今的日常。
如此,她的剧作与绘画在主题上的交融,便很容易理解了。
仔细看段威的画作,我们往往能在一个画面中捕捉到多个视点。
《牛牛,你在哪里凝望》中,前景中的牛牛是平视,背景中蜿蜒向前的河流是俯视;

段威作品《牛牛,你在哪里凝望》
《我们年轻时》阳台上的她与牛牛是平视,背景的海却“立”了起来;

段威作品《我们年轻时》
致敬墨西哥女画家佛里达的《牛牛》,前景的牛牛视线平稳,眼神天真,背景的阔叶植物却好像各有主意,兀自蔓开。

段威作品《牛牛》
视点的碰撞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故事。
虽然段威把这种多视点,一带而过地解释为自己不通透视。但在与她深度交谈后,却能强烈感受到这种视点选择与她世界观的相通:
每一个视点都代表着一个有逻辑的世界。它可能象征着生与死的界限,也可以隐喻人与人之间永远打不破的区隔。他们各自圆融,遥相呼应,无需统一,无需征服。
“画上画的不是客观空间,而是心理空间。”在段威这次展出的五十部画作中,绝大部分都能体味出或多或少的生死主题。
已经离世,却从不曾在她梦中出现的爱宠牛牛;阴阳相隔却阻断不了爱意的伴侣;为意外早逝的朋友完成共展心愿的画作,以及在风景写生中永远不变的“天堂之门”……

段威作品《我那遥远的迈索尔》

段威作品《悬崖之上》
段威爱写警匪剧,同样也是因为她爱在生死交界处写情感。
《后海不是海》中,她曾把两个因为下一代和复仇而纠葛在一起的警察与毒贩,写得火光浓烈。在学画的四年中,她又在中法合拍的架构下,创作了《后海不是海》的电影剧本。
如今,总结她学画经历的“天真看世界”正式开展,电影《后海不是海》也正式推进入制作筹备环节。写作与绘画之间的互相滋养,在段威身上体现完满。

段威作品《海鱼大集合之一》
“绘画让我专注了,专注就需要纯粹和天真。”人生进入下半场,没有谁不带一些世事沧桑。而绘画让段威找到了重返简单的路径,也找回了写作的原力。
一场刻着生命轨迹的画展
“我们都是活了一生,但是段威在我看来是,是活了八辈子。”在画展开幕的仪式上,因《七九河开》与段威相识、深交的萨日娜这么说。

萨日娜在“天真看世界”画展上接受采访
早年做独立广告,操刀了不少被写进教科书的创意;后来做节目编导,《电影与电影人》7年的经历让她跑遍世界与大师对话;接着从文学策划入行,编剧出打响涉案剧回暖第一炮的《后海不是海》;数十年前,就开始跟着翟墨航海,成为最早驾驶帆船的女船员;如今又有了在中国油画院的“天真看世界”的画展。
段威的转轨与跨界,不可谓不丰富。但更难得的是,她还有着把人生经历化为作品的极大能量。
在画展中,我们看到他为“中国航海第一人”翟墨画的肖像:一只深海鱼,脊骨突出,兀自倔强。

段威作品《翟船长的肖象》
还有一幅《跳舞的天坛》摇曳生姿,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她当时得了严重的耳石症,持续晕到世界舞动。

段威作品《跳舞的天坛》
当然,画得最多的还是她前两年离世的爱宠,牛牛。
“画狗,我画得最快。在画《向日葵和牛牛》的时候,我感觉在抚摸它的毛。”在临展的前半个月,段威依然不曾停笔,想用一个大幅画为画展压阵,最终画出的便是一只在向日葵下抬头嗅闻的牛牛。

段威作品《向日葵和牛牛》
除此之外,还有表达对牛牛思念的《牛牛,你在哪里凝望》。一个背影,一条河,是怀想,也是对它离世后存在空间的想象。
这次画展的海报,她也选用了一张《牛牛》。

丛生的树影前,牛牛眼神闪烁。她在故事卡中写到,当年如何在垃圾桶里捡回重病的它,又如何从此相守了十八年。
“我的画能打动人,其实不是因为有多像,而是因为眼神。我喜欢画动物,因为动物都有特别天真的眼神。”段威这么说道。

段威作品《左手画马》
接下来,她有一部导演新作正在筹备。电影将采用真人与动画的形式呈现,动物很有可能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而这部作品将涉及很多空间,梦境、回忆、未来都将在这个时空交错。
不停地跨界,终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四年前的我比现在更慌乱,四年前的我比现在更焦虑,四年前的我眼神没有现在清亮,四年前的我内心也没有现在简单和充盈。”在画展自序上,段威如此写到。
她的这些变化,身边的朋友都看在眼中,为她欣喜。因为他们知道,绘画为她带来的,远不止于这一场热烈的画展。在接下来的影视创作之路上,她用绘画蓄积的力量、打开的视野,将催化出更大的可能。
【文/铁皮小鼓】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