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开播近一半,《破冰行动》依旧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仅仅降低0.1,不过8.5依旧是诸多国产剧望尘莫及的高分。究其成功原因,除了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被称为里程碑式缉毒电视剧外,其背后所潜藏的整个制毒、贩毒的犯罪文化令人深思。
上一部将缉毒讲的如此精彩的经典剧还是14年前的《黑冰》,但对这种文化的表现,《破冰行动》做到了前无古人。导演和编剧想尽一切办法用镜头语言将这种文化表达出来。

比如故事开篇,李飞带着宋扬前往塔寨村逮捕林胜文,但却被整个村子的村民围堵,明知是警察还敢这么做,这个村子很不一般。明面上的塔寨村是缉毒模范村,但背地里则是一个庞大的制毒贩毒窝点,这是一个宗族势力很旺盛的村子,村民之间的关系盘综复杂,所以在林胜文被抓时才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维护他。
短短几分钟的抓捕戏,几个简单的镜头,便将剧中的矛盾点显露出来,这场抓捕戏对整部《破冰行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其中包含了诸多细节,之后所有的故事均是从这里为起点展开。

《破冰行动》的剧情呈“散射状”,开篇的这场抓捕戏正是散射的中心,之后的故事线索或多或少都与这场抓捕有关,警匪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比如抓捕行动过后李飞便被陷害,虽然抓到了林胜文,并没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反而林胜文在取保候审后就自杀了。
此后,李飞仿若掉进了一个设好的“局”中,失去了队友宋扬,自己也从缉毒英雄变成了嫌疑人,因此而受到追捕。也正是因为李飞被陷害,观众才知道他和李维民的“父子”关系,而这部分陈年旧事,刚好成为揪出缉毒局中“李鬼”的关键线索。

比起李飞,李维民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全面。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宁愿放走赵嘉良也不愿打草惊蛇。从目前的剧情,观众还无法分辨出任达华饰演的香港商人是好是坏,正邪难辨让人捉摸不透,但总感觉赵嘉良是个很不简单的人物。
缉毒局内有“内鬼”与塔寨村相勾结,不先解决“内鬼”问题就无法打掉塔寨村贩毒集团,所以故事又被分为两大块,其剧情就像一个钩子,一直勾着你往下看。两大块剧情有多条线索,李飞如何洗掉嫌疑,如何打掉内鬼,塔寨村与香港商人如何交易,每条线索独立发展,互不影响,但在故事的最后又将汇集到一起,这刚好也就成为打掉塔寨村贩毒集团的关键。

在故事叙述方面,《破冰行动》铺了一个很大的局,挖了很多坑,每当剧情能有些突破时,线索立马就断了,事情不得不从头再来。观众与剧中人的感觉相同,仿佛始终处于迷雾之中,思考之余还有些紧张感。但不同的是,观众是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只需要根据结果去反推线索,但以李飞为代表的缉毒警察不同,他们只能根据线索去证明结果。
《破冰行动》并没过多表现缉毒警察如何与毒贩进行生死搏杀,而将重心放在了整个案件上。案件由背后多条错综复杂的线索来推动,格局一下子就被放大,其背后对犯罪心理、各方博弈的展现已经超越以往的刑侦剧,所以《破冰行动》火爆是有原因的。

《破冰行动》案件本身足够精彩,它完美的将缉毒的过程与悬疑、推理等元素结合起来,吸引观众的因素一个都没有少,但更核心的地方在于向观众展现了缉毒警察这一群体是如何与制毒贩毒集团做斗争的,其背后的教育意义深远。
透过《破冰行动》,观众对这群抛头颅洒热血的无名英雄更为了解。了解这段充满血泪的缉毒史,了解宗族文化。人的欲望无限大,那些走上不归路的人无一不是被欲望冲昏头脑、被欲望所吞噬、继而丢掉了整个灵魂。

毒品对每个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能让一个正常人万劫不复,贩毒者让人恨,吸毒者让人怜,但究其本身,无论贩毒还是吸毒,都是自身意志薄弱的体现。所以,《破冰行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如何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在诱惑面前敢于同薄弱的意志力作斗争,果断抽身,而不是被欲望支配,走上一条害人害己的不归路,这虽然很难,但并不代表做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