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明星片酬定价混乱造成的,例如好莱坞,演员的片酬是根据上一部电影的票房决定的,这样演员就会爱惜羽毛,除了那些过气的明星,具有号召力的当红一线明星拒绝烂片,珍惜自己的名声,同时也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变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电影的质量就有保证了。而中国不是,中国的电影片酬是根据演员的票房号召力和知名度,个人演技和上部的片酬不占决定性因素,所以中国电影才会烂片迭出,不是因为那些演员导演爱拍烂片,而是因为如果不启用那些当红的新生派演员,电影的票房就没有保障了。但是新生派演员演技稚嫩,加上电影票房号召力主要看演员和特效,不是看演技和剧本。加之自残是国产电影保护政策,使得电影质量始终上不去。才会造成这个畸形的中国电影市场。其实说到底,中国的电影行业是该改革的时候了,一是放宽审查制度,电影必须要审查,因为这样才能清除电影行业的毒瘤,但是审查不应该草木皆兵,使得很多编剧心生顾忌,创作的时候畏手畏脚。第二是确立演员的片酬规则,可以借鉴好莱坞的片酬制度,减少国产烂片,第三是取消国产保护月,九几年我们都知道国企垄断是条死路,所以才会有市场化,今天中国的电影其实就是在走国企的老路,因为限制外国的电影,但是观众的基数巨大,所以观众在没得选的情况下,只能走进电影院欣赏烂片,或者在一堆烂片中找几部不那么烂的电影来看。这就让一些导演产生了惰性,反正只要请些著名演员,剧本什么的都无所谓,躺着都能挣钱,所以国产保护月其实不是在保护国产电影,而是中国电影在自残。
一颗浮躁心污染一群人。这是国内演员拼颜值不拼演技的根本原因。
浮躁心是说只顾追求短期效益,沉不下来去考虑长远发展。与杀鸡取卵和竭泽而渔的手法相似,结果是害了整个演艺事业。
一群人不仅包括演员,还包括制片方。存在即是合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有纵容就会目中无人,就有狮子大开口的底气,说到底天价片酬都是制片方自己惯出来的。制片方对颜值的一味追求,引导观众也去追星,小鲜肉们当然就开出天价的片酬,于是就陷入了你不同意,别的制片方也会答应的奇货可居的怪现象。从众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当看见有人采取小鲜肉策略取得巨大利润了,制片们就都去模仿以期也短时间获取暴利。但观众对简单的重复是讨厌的,当观众的审美疲劳期来了,不愿意只看花瓶了,制作差演技差的作品当然就没有了票房。结果就出现了天价片酬巨量烂片的异象。
作为主管部门要刹住这股风,还不能只出限制片酬红线比例的政策,应该把制作质量、演技、票房等因素纳入拍摄许可证的发放范畴,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作为观众,其实是不管投入是否高低,关心的是好看,且是变着花样的好看。影视作品要包括故事的精彩、演员高颜值、演员高演技、精良的制作等等的综合考虑,才会成为经典,才会有高票房。
央视点名批评如懿传霍建华周迅片酬1.5亿,演员“限酬令”会被搬上台面吗?
在现今的影视界,演员高报酬现象已经很普遍,因为演员的高颜值高人气也好,或者极高的观众口碑也罢,主演的演出费占据了影视成本很大的部分,而同样推出高人气的电视剧的韩国,他们的主演出演费用仅占了成本的百分之二三十。
我认为演员有实力有口碑是应该获取相应的高报酬,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压缩了幕后制作、编剧等的费用,那就不值得提倡了。众所周知,创作行业很难在国内混出头,如果再加上这样低廉的费用,那还有谁会去写剧?更别提会有好的剧本出现了。
我认为,影视作品应该要重质量,然后再去重表演者。我们的首要目的都是要让作品更好,而不是让演员发挥噱头,但是这种演员效应在国内很普遍,像暑期上映的《致青春2》、《夏有乔木,雅望天堂》都是利用了演员效应,但是电影本身却并不近人意,这样大量成本的投入,不是造成资金浪费吗?
因此,我认为中国有关部门要下达限令,把演员片酬控制在一个比例之内,才能避免天价片酬,低质烂片的现象。
中国的影视界应该要百花齐放,而不是顺大流,搞噱头,拼颜值。
从导演到观众,没一个喜欢烂片的。更别提天价,还假脸尖下壳儿的蛇精扭捏作态喊数字的糊弄观众!必须规范起来,央视的发声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你看颁奖礼就知道了,呜呜泱泱的候选人,全是蹭脸熟的,没有几个真正有实力能演戏的,全是串场糊弄。就像金星秀里说的,金星的某个朋友透露的某个小鲜肉女性,到了片场该演戏了,人家红了收入多少多少,导演一开拍,人家小鲜肉姑娘满脸生动的碎碎念着123
1234 12345678 123......连刘涛姐姐都见识过了,那无敌的功力。人家嘿,还一点儿不尴尬。拿着高收入,喊完数,直接下一场参加**大型活动去了~就这样的货色,不在少数,你看那些采访就知道了,连导演都讨厌那样的。
有无数的导演曾经在各个采访中说,您自己觉得是一腕儿,漫天要价儿,我们这戏成本才多少,预算才多少,男一女一就要走一多半儿,我们这戏还拍不拍?我宁愿找个演戏好的小孩儿培养,然后好好的抠细节。这样一出来的戏,对得起花的那钱。什么投资商的亲戚,天价艺人自己玩儿去吧~
央视都点名批评了,下一步是不是该广电总局出面出台政策啦!前有限娱令和限韩令,今后该有限酬令才行。
国内演员天价片酬这个早就盛行已久,要不然国内演员都分一线二线三线什么的呢?这几线的划分不仅意味着演员的红火度,也关系着演员的片酬高低。
但我想说的是,没有观众和粉丝的买单,纵使你今天是一线演员,天价片酬,不好好拍戏或者说拍的戏不好看,之后还是会沦落的。
中国影视界蓬勃发展,每年拍摄的电视剧能高达数万集,但是能上星播出或者火的有几部?似乎进入了个怪圈,请知名演员或者颜值高的小鲜肉拍的戏往往收视率极高,但是口碑极差。
一部影视作品光靠演员是完全不够的,幕后工作人员更辛苦。什么时候演员的片酬降下来了,影视其他制作上面的经费升上去了。是拼作品而不是拼演员名气,这时候才会产生高质量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