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吟诵比赛在监内广场如期举行。比赛现场,书声琅琅、彩旗飘飘,吟诵舞台上大红的彩虹门高高矗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主题词赫然于上……参赛的每支吟诵队服刑人员精神饱满,姿容规范,用整齐嘹亮的吟诵呈献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尊崇,抒发了对中华古圣先贤教育的无比敬仰,彰显了正德修身重塑新生的坚定信心。伴随着悠扬的背景乐曲,铿锵洪亮的吟诵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吟诵队员情绪饱满,声音时而嘹亮、时而高亢、时而优美,庄重自信的精神状态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传统文化教育进监狱服刑人员诵读<弟子规>海南省首开传统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员每日诵读和领悟《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潜移默化学做人。中国司法部肯定海南经验,将海南司法厅编著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纳入服刑人员教育统编教材全国发行……服刑人员叶某某原是一名中学教师,他所犯下的罪行曾被判处无期徒刑,已入狱18年。他在文章中写道:“传统文化中的圣贤经典,正如甘露滋润了我病态而扭曲的心灵。”居然还有《太上感应篇》,容我囧一个,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监狱长的黑色幽默有多冷)不过,既然说是儒家“经典”,这弟子规我左看右看似乎缺了点东西。读了四五遍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这里完全没有提到社会阶层的改变!即尊长永远是尊长,平民永远是平民,婢仆永远是需要善待的婢仆。其他经典里面最起码要鼓励读书人奋发向上,经济天下,这一篇却只提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绝无半点改变读者阶层的内容,甚至没有一般启蒙读物的百科知识,唯一的主题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服从既有规则”。
我觉得不管读什么,还是要看是否能够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有用,哪怕是一些内心的感悟,也算值得。我个人就有早晨读诵一些诗词的习惯,喜欢什么读什么,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感受。最直观来说,读完一篇文章或者诗词,感觉神清气爽,气息顺畅。企业读弟子规,可以看做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更关键的是,我想知道,要求员工如此的公司老板是否能够做到。如果老板首先能做到弟子规中的一切,那对员工没说的,员工肯定也乐意参与。公司上下能做到和谐舒适,有个舒心的好环境,还够得上说“企业文化”。但如果只是走形式,企业整天读着弟子规,做的全是不好的事,老板也苛待下属,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把“学习力行弟子规”作为管理或者迷惑他人的工具,还不如把这个时间给大家,愿意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个类似的问题是:为什么理发店、房介公司、服装店、宾馆酒店饭店等等这类对员工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的行业总是喜欢搞一些偏洗脑向仪式化的群体活动。我记得这个问题是基于前一段火过一阵子的某酒店服务员早集合的视频提的。所以我只能说,有什么受众就有什么手段,读弟子规对这种人有用,所以就读喽,如果员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这种活动就很容易造成员工反感。要是黄继新有朝一日一激动,要求知乎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集体诵读弟子规,我觉得离知乎倒闭的日子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