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理解“女性向”小说,有两个基本的内涵值得重视:其一是以“言情”为核心的对于女性气质的想象——情感丰富、沉湎自怜,其二是以“穿越”为核心的对于现实社会与公共生活的疏离。并不意外,《步步惊心》二者兼有,并将其发挥到一个淋漓尽致的地步。
《步步惊心》一方面是“言情”的。对于“女性向”言情而言,性别模式发生了颠倒:一女多男。这些男士英俊、高贵、多金、痴情,或深沉或放达,呈现着优秀男性的不同面貌。“穿越小说”如此偏爱清朝,并且集中于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不是一个巧合:其它时段很难提供如此丰富的阿哥们供意淫,且“九子夺嫡”波云诡谲,符合宫廷戏的偏好。自然,无论面对四爷、八爷亦或十四爷,女主角都是光艳照人,魅力无穷,成为众星捧月的焦点,供电脑或电视机前的平凡女性,投射自己的幻梦。
合乎逻辑,“穿越”作品很青睐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宫》在片尾曲中完全复制了《非诚勿扰2》那首著名的伪作,“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步步惊心》之中,封面或结尾,都大张旗鼓地强化仓央嘉措的“情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真伪姑且待考(至少目前之三、之四的续篇被判定为伪作),仓央嘉措藏传佛教的领袖身份,被挪用来强化戏剧性的情感张力:真爱无敌,无法阻挡,超越王权,超越宗教。不相见不相恋、不相知不相思这类修辞,实则强调相见定会相恋,相知定会相思,魅力如此,自恋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小说结尾,若曦去世:“其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满树桃花簌簌而落,仿若一阵红雨而下,落得若曦满身都是,月白裙衫上点点嫣红。……忽强忽弱的藏歌遥遥回荡在桃花林间”。这样一个高度甜腻、俗气的视觉场景,实在也只能配上这般矫情的句子。
《步步惊心》另一方面更是“穿越”的,这真正是中国特色,和西方科幻题材之类的“时光倒流”,不可一概而论。通俗文学的一个特点,是要悬置一处超越现实的世界,“江湖”,“魔法学校”、“古墓”等等。“穿越”小说的明显特征,就是在故事开篇主人公因意外回到古代,从不如意的现实生活脱身而出。在《步步惊心》电视剧中,若曦本来叫张晓,大城市单身女白领,男友劈腿,争吵中遭遇车祸,随即穿越回“宫廷戏”。现实生活的一切苦恼都不存在了,唯一的困境,就是和这个阿哥还是和那个阿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参照80后、90后所背负的巨大压力,高考、就业、房价、婚姻等等,完全可以同情地理解女性受众为什么在《步步惊心》中会感到“轻松”。
当下以《步步惊心》为代表的穿越电视剧,正在横扫华语地区的电视屏幕。对于近年来的文化环境而言,一个重要的变化必须要正视——“女性受众”群体的崛起,女性读者、女性观众深刻改变着当代文学与文化的趋势与走向。这种文化潮流被称之为“女性向”文化,即以女性群体为消费对象的文化。和其它青年亚文化类似,“女性向”文化可以查到的起源,依然来自于日本动漫,之后在电脑游戏、小说、影视剧中一路播散。与之相比,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预设的理想读者,是一位感时忧国的男性,从“五四”、鲁迅延续下来,启蒙、革命、现代化等等与民族国家密切勾连的关键词,构成了这个文化谱系的精神旨趣。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文学是男性气质的,受众构成长期以来也是偏于男性的。对于女性而言,纳入这样一个文化系统,需要在男性的教育下隐藏自己的性别特征,比如《伤逝》、《青春之歌》这类作品。毛主席的倡导堪为代表:“不爱红妆爱武装”。
90年代以来,这一切正在发生巨变,巨变到原来的文化系统手足无措。资深的大学教授们,可以解读《圣经》、《神曲》、《哈姆雷特》,但是无法理解《告别薇安》、《小时代》、《步步惊心》,只能简单粗暴地称其为“文化垃圾”,以无视的态度回避问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1.95亿,在4.85亿网民中接近一半比重;网民中,学生群体占29.9%,远远高于其它群体。就80后、90后的女性群体而言,教育与阅读的普及程度,不仅在共和国六十年,更是在中国两千年来,抵达了峰值。而且,阅读越来越变得廉价便利——从网络到智能手机,目前宽带网民3.9亿,手机网民3.18亿。在网络文学近年来滚雪球般的增长中,“女性向”小说体现出通俗文学发达的商业嗅觉,以及对于目标群体的精准捕捉。文化消费一个基本的市场逻辑就是要不断细化读者,和玄幻、盗墓等类型相比,“女性向”小说居于主导的地位。在“2010第四届全球传播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符哲琦同学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关于女性向网络小说付费阅读倾向的调查报告——以上海大学生为例》,经过针对沪上各个高校女大学生的问卷统计,指出上海女大学生阅读“女性向”小说的比例占70%,以“言情”和“穿越”为题材的“女性向”小说在上海女大学生中的阅读率位居前二,并具有明显的优势。
我觉得《步步惊心》确实是女性文化的体现,在这部戏中,不管是女人的走路还是说话方面,都是代表着文化修养,特别女人在里面表演的更是用心,可以想象当时演这部戏的时候,这些演员是要多么用功呀。
我觉得步步惊心不是女性文化的体现,说实在的步步惊心这部电视剧拍的很烂,里面内容很俗,任务很拜金,没有核心价值观不体现任何劳动价值。只是给观众提供意淫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