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个休养生息的时节,很多人都选择在这个时节给自己和家人进补一下,其实良好的生活习惯效果堪比食疗进补哦!
一、养神:端坐休息
一个人做事能够注意力集中,就表示这个人精气神比较统一。其中,“神”是元神的意思,是一个人思想、心理的活动基础。冬季万物蛰伏,人容易犯困,这是元神虚弱的表现,因此养神也很重要。 专家表示,简单的养神方法就是端坐。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
电脑族的坐姿是最不规范的,东歪西倒,或趴着,这种坐法不仅不养神,反而伤神。正确的坐姿,应该是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
二、补气:早睡晚起
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而冬季,因为寒冷,导致很多人气血不通畅,这时就需要养气。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专家表示,冬季可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养气。即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护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是多养阴气,待日出而作。
另外,冬季睡眠还要注意封藏,做到“暮卧不覆首”,以利呼吸通畅,以防鼾证;“卧勿大语,损人气力”,以防散神耗气,影响睡眠与精力。由此可见,冬季睡眠养生重保暖。减少慢性疾病的发作。注意身暖头凉,睡眠才安。
三、养血:以视养血
中医认为“久视则伤血”,因为眼睛靠血液来濡养,血液空虚或干涸,都会使眼睛受到伤害;相反,用眼过度,血液耗竭过度,人也会感到疲劳。
因此,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 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是以视养血;但凡事不能过度,必须重视掌握分寸。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如需关注更多专业辟谷知识及养生之道,
可关注公众号:羲皇宗道;订阅号:羲皇养生
《黄帝内经》里《素问_四气调神大论》篇章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说,在冬三月时令,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许多动物已入穴冬眠,不见阳气。人在这时也应顺从天地都处于闭藏状态,不要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以等待日光,去寒就温。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好像获得了自己渴求的东西,非常珍惜它,把它很好地藏起来一样。适宜住在缜密的房间里,温暖衣衾,去躲避严寒,保持自己身体的温暖。但是要注意不能让皮肤过度温暖而使之疏泄出汗,从而损伤其体内的阳气。
祝您与家人身心安康!
养生的重点是养心,
培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地宽自无忧。
保持精神畅达乐观,
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编辑:嘉慧
多泡泡脚和多喝水多运动就这么简单
一,泡脚。脚是人身体上第二个心脏,在严寒的冬天,更不能让脚受凉。所以,在冬季应该经常泡脚,现在科技发达,有专卖的泡脚桶,可以保持温度,建议买一个泡脚桶,然后可以在泡脚中加入一些药草,比如说益母草,有助于我们睡眠,尤其对于女性,可以暖宫。
二,多锻炼身体。冬天来了,很多人不愿意出去运动,其实应该多出去走走,运动运动,使身体中的很多毒素通过出汗来排泄掉,能够促进我们的新陈代谢。
三,纳米汗蒸。夏天的时候因为太热,大家都不愿意去汗蒸,冬天正适合汗蒸。为了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建议一个星期可以去两到三次,当然也不能多去,否则会弊大于利。汗蒸的好处也是颇多,比如说通过汗蒸,我们的身体新陈代谢更快了,还可以达到美容塑形、加强疏通等多种效果。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从五味与五脏关系有之,则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是因为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