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习惯
单次用眼时间过长。
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从而形成近视。
用眼距离过近。很多人看手机或是书本的距离很近,看东西距离越近眼睛的疲劳感也就越重。过近的距离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引起调节性近视,也就是所谓的假性近视。再不及时放松眼睛,睫状肌就不能灵活伸缩,或调节过度而引起眼外肌对眼球压力过大,眼内压增高,导致眼球前后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真性近视)。看东西时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躺着看书等,对眼睛的伤害也是同等的。
环境限制城市发展导致我们现在的可视距离相比从前近了很多,几乎50米以内就有高楼遮挡,再加上现代人越来越宅,不喜欢参加更多户外运动。使得眼睛缺少理想的远眺来释放,或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更喜欢待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有的是因为自身原因不喜欢运动,有的则是因为家长认为孩子在外不安全而自己又没时间照顾孩子。眼睛没有得到好的放松,一回到学校里面,面对的则是不断增加的课业负担,从不曾减少。遗传因素
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尤其是高度近视(600°以上),其遗传倾向比一般近视的要明显得多。有遗传因素者,近视发病率较早,常在进入青春期以前就开始近视了,且多在600度以上。这种高度近视在医学上叫变性近视。高度近视眼通常为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都为高度近视,下一代100%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但也有显现不全的表现。
营养补给保护眼睛,日常营养摄入也很重要。
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直接参与视网膜上吸收光线的化学物质视紫红质的形成,是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觉的物质。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还是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主要营养素。一旦缺乏就会出现干眼病和角膜软化症。春季风干物燥,眼表水分蒸发快,是干眼症的高发季节,更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吃豆制品、鱼、牛奶、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有助于保护眼睛。
眼睛的综合能力
我们的眼睛不单单只有视物,即看东西的能力,还有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以及调节能力、集合能力、追随能力、扫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会影响我们度数的高低。
所以题主问的问题就像是说“今天又刮风又下雪,有的人穿的衣服很少怎么就不感冒。”一样性质,一个人感冒绝不是单方面引起的,而是身体许多方面问题的综合体现。我们必须要全面了解自己的眼睛,才能更好的保护眼睛。
遗传率0.9的意思,不是说父母近视,子女就有90%可能近视。而是说近视遗传型方差与表现型方差的比是0.9。可以理解为,近视与否,绝大部分先天已经决定,但未必和父母一致。
根据AOA的这篇文章,父母双方都近视,则子女33%~60%近视;父母有一方近视,子女23~40%近视;父母都不近视,子女只有6~15%近视。与传统观点相反,目前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近视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基因。近视的遗传率高达0.9 (1表示完全由基因决定,0表示和基因无关)。不良用眼习惯,只是诱发近视而已,不是近视与否的根本原因。没有近视基因的人,怎么用眼也不会近视(不排除有穷凶极恶的个案),而有近视基因的人,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近视,在现代生活必须高强度用眼环境下,几乎无法预防。
有的人不管怎样不合理的用眼,眼睛也不会近视,可能和眼睛的发育速度有关。
一般用A超测量眼轴,不计巩膜厚度,新生儿眼轴长约15.8mm.3岁时眼轴长约19.5mm,每年增长超过1mm,为眼球快速增长期。18岁,眼轴平均24mm.
近视形成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长时间看近,眼睛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的状态,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无法恢复成原来形态,进而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如果眼轴的长度小于正常值,就有可能在近视形成的过程中抵消掉一部分的眼轴长,从而不会体现出近视的症状。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视力比较好的人测试会稍微有点远视眼,这部分人往往年轻时视力比较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力的下降,视力越来越差。
有些人成绩一般度数很深,有些人整天躲被窝看书也是不近视。所以我觉得近视眼一定是身体里面缺少了什么因素。
遗传的,最恐怖,爹娘还不承认是遗传,还一直说,学习不咋样,咋浓成近视啦。
我就是那种不管怎么用眼都不近视的人,躺着看书,趴着看书怎么弄都不近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