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吃食物都不在意食物的品种以及质量,甚至有部分人不太注意食物的保质期等,倘若这样的食物出现污染以及感染有毒物质现象,那么食用者就很有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现在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食物中毒的特点以及类型。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致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可致毒食品后,经治疗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5、从可致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如粪便、呕吐物、洗涤液、血液)中能检出与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体。
食物中毒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发生与不同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在美国,肉、蛋及糕点的摄入较多,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较多见;日本和我国沿海地区居民喜食生鱼片等海产品,则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较多见。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炎热季节,因为气温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且炎热季节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高,但病人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2、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主要因食入被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波动性。如霉变甘蔗中毒,在我国多发生于2—3月的北方省份。甘蔗霉变的原因是由于广东、广西等地11月份收割的甘蔗运至北方储存,第二年春季温度升高,导致部分甘蔗霉变。所以,在甘蔗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霉变,存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周,甘蔗霉变后不能食用。
3、植物性食物中毒
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种:其一,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其二,是将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其三,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土豆等。
4、动物性食物中毒
引起动物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两种:其一,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如河豚鱼、猪甲状腺等;其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贝类、鲐鱼等。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食物中毒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以后食用食物都能够更加小心更加仔细,不要误伤了自己,健康最重要哦。
食物中毒按发病原因分为细菌性、化学性和天然毒素三大类。在家庭发生的“中毒”多因不讲卫生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因饮食不当,吃了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我国日常饮食中毒中,常见的有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嗜盐菌、真菌,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和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引起葡萄球菌毒素中毒的食品,常见的有剩饭(泡饭)、乳及乳制品、肉、鱼、蛋类,人们因吃了被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如某市出售热干面的一位工人后颈部有一个疖,用手搔痒后又抓面条出售,使顾客们食后都发生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易引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的食品在国外多发生在火腿、腊肠等肉制品。在我国以发酵豆制品为多见,如新疆的面酱半成品,河南的臭豆腐都曾引起中毒。也有因吃了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胖头罐头”或吃了变质的肉类食品而引起。在吃了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当推毒蘑菇中毒了。在夏秋季及雨季,可食蘑菇大量生长时,也是野生毒蘑菇生长茂盛的季节,人们常因误食而中毒。至于说有毒化学物质,如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含甲醇的假酒,以及有毒金属类等,也可引起中毒。所以一旦集体发生食物中毒,一定要查明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一方面对抢救病人有利,另一方面也可预防中毒事件的扩大和事件再次发生。
1、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率仅次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农药、化肥、鼠药、亚硝酸盐及铅等有毒化学物质大量混入食品所致。这类食物中毒的症状都比较严重。
2、有毒动物中毒:如海豚鱼、生鱼胆等中毒。只要是因动物体内含有某些毒素,在加工、烹调时没有清除或破坏掉,使食用后引起中毒。
3、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苦杏仁、生扁豆、发芽土豆中毒等。这主要是因为误食有毒植物,或因种植、储藏、加工方法不对当而没能除去植物性生物中的天然霉素所致。
4、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面、霉变甘蔗中毒、霉变花生或玉米中毒等,这主要是因为食物在生长、收割、运输、储藏、加工、销售过程中,被产毒霉菌污染并在食物中产生大量霉素而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