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是医学知识!尤其是那些看似比较浅显的,类似于某些症状对应某些疾病,我就在医院上班,有时候有些情况下很重的病情却有着很轻的症状或体征,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的人会根据所谓的“经验”和“知识”去推测疾病,殊不知我们学了五年七年八年再经过见习实习规培住院医师,最后终于能坐诊看病,也不能简单根据症状判定疾病,必须要做必要的检查。单纯根据症状推测非常有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那些杀人技巧,或者是制毒的过程,很多人会忍不住模仿,是的,就如同XXX失踪案爆出后,全国各地多了好多这样的案件,其原因一个是媒体的关注度上去了,另外一个就是所谓榜样的作用。所以说,心理学科普是很必要的,不关是对于个人,还有媒体,甚至有关部门。 为人处世中是社会中的心理学,仅仅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的心情,身体状况,都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人觉得,不在于是否掌握这些知识,而在于理性看待这些零碎的东西。而以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医学知识的普及是趋势,这在我看来是好事呀,有许多医学常识非专业人士明白了以后可以帮医生省很多事。我自己体弱多病就经常去看病,而且我是个大三的医学生,知识学的半吊子肯定是不全的,但是我在看病的时候作主述的时候就会尽量说的客观,把能想到的都说到。
详细的刑侦学,推理学,电视报道不止一次犯人是看某某节目,书籍之后萌生想法作案。容易引发人心底之恶。战略管理也不行,好比屠龙之术,这东西是要有很大的阅历、地位、权利和眼光与之匹配的,还要开上帝视角。否则就容易变成标题党。马云怎么怎么,俞敏洪怎么怎么,清华哈佛学子怎么怎么,某某高官怎么怎么。极容易变为伪成功学误导大众。
刑侦不公开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提高嫌疑人反侦查的能力,提高案件侦破率,避免由于侦查手段的公开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发生,尽量维护社会安全。另外就是刑诉中规定侦查阶段是秘密进行的,刑侦手段公开可能在侦查阶段引起群众混乱,本来仅仅是撒网侦查,被群众误会,就不好了。
试图控制别人获取信息的行为,都是希望自己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能够垄断。所以看你所处的位置,如果你是医生,只告诉病人不准医闹就行了;如果你是老师,就不要让家长知道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教育子女;如果你是牧师或者方丈,就不要让教徒接触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