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是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中发生比较严重的虫害之一,分布广、为害重、难防治,严重制约了蔬莱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建议广大农民要经常查看,及时防治。为害规律:白粉虱为害蔬菜种类多,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等瓜类作物,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甘蓝、白莱、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及菜豆等豆科作物,以及莴苣、马铃薯、苋菜等多种作物。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且体表布蜡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由于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情分布,这就给防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防治对策:
1.轮作倒茬。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的种类应选择韭菜、芹菜、茼蒿、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蔬莱,既免受此虫为害,又可有效地防止向棚室蔓延。
2.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杂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烧毁。蔬菜生长期间加强整枝,摘去枯死的黄叶、病叶,并带到棚外烧毁。
3.播种蔬菜前使用烟熏剂闭棚熏杀害虫,可用敌敌畏乳油加硫黄粉和木屑点燃熏蒸。播后蔬菜生长期间可用25%蚜虱一遍净与木屑等点燃烟熏,闷棚8-10小时再通风,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4.诱杀及驱避。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可在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冬春季,结合放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反光幕,既可驱避白粉虱,又可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5.药剂防治。白粉虱危害初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天王星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20%灭扫利2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0%啶虫脒或10%盖杀10000倍液喷雾,隔5-7天用上述农药交替喷雾,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即每株平均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喷药时间最好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1)把好育苗关,培育无虫苗。温室大棚育苗前熏蒸温室除去残余虫口,清除杂草残株,在温室通风口加一层尼龙纱避免外来虫源。
(2)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蕃茄、菜豆不能混栽。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危害轻的蔬菜,二茬再种黄瓜、番茄。
(3)生产中打下的枝杈、枯老叶及时处理掉。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
(4)释放丽蚜小蜂或草蛉。当白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每隔两周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
(5)轮枝菌能寄生白粉虱、并致使种群病害流行。白粉虱种群密度越大越利于该菌的侵染、传播及流行。
(6)利用黄板诱杀成虫,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在温室设置黄板(1米×0.7米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每亩用32-34块),诱杀成虫效果显著。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粘油一般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均。7~10天重涂1次。注意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
白粉虱是最让菜农头疼的虫害之一,为害甚广,防治效果差,这些年尽管菜农在温室大棚上下都用上防虫网。但仍然难以阻挡它们的侵害。要想全面防治,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白粉虱的生活习性,防治措施才能行之有效。
1形态特征:温室白粉虱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卵、若虫、蛹、成虫,其形成时间为:
白粉虱一年可生产9一10代,一代30天左右,一次可产卵100粒。卵为黄褐色,鹅卵形,散布在菜叶背面。若虫身体为椭圆形。初孵化的一龄幼虫会爬行寻找适当的位置,以后即固定在叶背面,121器刺人植物内吸食。成虫身上覆盖一层白色蜡状物,利用其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
2危害症状:生长中的若虫、成虫大量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退色、卷曲、萎缩。若虫的分泌物亦经常诱发植物霉病而使叶片蒙上一层黑色霉状物。导致叶片正常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受到干扰,植株衰弱、枯死。此外,白粉虱也经常成为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