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偏见,即真正的“特色小吃”是很难大范围被人接受的。因为这个特色小吃既然出现在了这个地方,那么和本地的食材、烹饪方式,甚至气候都有关系。比如海南人喜欢吃青芒果,是没有成熟的芒果,切片以后蘸酱油和辣椒吃。这在别的地方人那儿,是很难理解的。但海南的气候条件,会让人觉得这么吃非常合理。而且海南也盛产芒果,更容易接触到新鲜的、还没成熟的芒果。我第一次到海南玩,看到别人这么吃,不太理解,尝试了一下觉得非常美味。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也试着这样做了几次,却失去了当时在海南尝试时的风味。所以“特色小吃”是有条件的,和地域搭配起来,才是真的“人无我有”,才是特色。
言归正传,我是浙江宁波人,从小住在东海边上,所以最多的肯定是海鲜。宁波人处理海鲜,一般步骤极少,都是直接蒸煮。这是饭桌上普通菜的做法。若是小吃,会稍作处理。海边人处理食材以腌制为主。所以就有泥螺、红膏炝蟹。这两样基本就是直接用盐、料酒等腌制,生食。这在非宁波人看来,可以说是黑暗料理了,口味不习惯不说,吃完还很有可能闹肚子。
除了海鲜之外,宁波的糕点小吃也比较有特色,也更能被人接受。比如海苔年糕。江南人喜欢用糯米做东西,宁波的年糕是一大特色,加上海苔,无论是炒食还是做成羹汤,都是非常美味的。
另外还有汤圆,这个可以算是流传最广的宁波小吃之一了。但重申一下我的偏见,也许真正的宁波汤圆,是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因为馅要用很多芝麻、糖还有猪油。作为一个宁波人,宁波汤圆我吃两个就饱了。现在流传度较广的宁波汤圆,可能并没有这个功效。
高中时期天天陪伴我的羊肠面了。起个大早,收拾收拾,准备上学,可腹中空无一物,没什么比去一家羊肠面馆,吃一碗回民阿娘、阿爸做的面更惬意的了。来到面馆,要一碗大碗肠面加肉。自己舀一碗酸汤,撒一把葱花,坐在店内,看着阿娘或阿爸熟练的将羊肠煎至微焦,期间把面放在漏勺中,浇上酸汤数次直至将面条煨热,这时加入各种佐料盖在面上,从已煮好的大块羊腿上切下数片(回族人民对于牛羊肉的烹调方法我是真的佩服,肥而不腻,鲜而不腥)放在面上,最后盖上煎好的羊肠,在轻微噼啪声的伴随下端上餐桌。口中大量生津,鲜红的循化辣椒油、灰里透红的羊腿肉、金黄中焦黑点点的羊肠,视觉冲击可以说是极其震撼了。
我们老家有甏肉干饭,是比较传统的小吃,使用一口甏锅,里边有上好的五花肉,是用干了的大葱叶把肉捆起来,还有千张切成小四方块,有北豆腐切成,一厘米,厚的大片用油炸成金黄,有灌了肉馅的面筋蛋,有煮熟了的鸡蛋,把皮拔掉,有卷煎,就是用豆腐油皮,把肉馅卷在里面,上笼蒸,熟了,以后,再用老汤,里面放十几种-大料把肉煮,然后把所有的食材放在锅里,码放整齐,用小火慢炖,炖至所有的食物,完全入味,这样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配上,配上一碗上好的米饭,米饭碗里,加上一点肉汤,谁意吃,锅里面的任何菜。
湖北的牛肉面是远近闻名的,可以说是吃货的最大福音。是一种辣椒和牛油为主料,辅以花椒、大料等等数种香料加上豆腐、海带熬制而成的汤料。(当然,不同的店家在味道的调制上肯定有不同的不传秘方,但是上面四种香料最是基本)吃的时候,将制作好的碱面在开水锅里烫十几秒即可捞出放入大碗中,加入熬制好的汤料,再加上卤制好的牛肉片或者牛杂,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就大功告成。佐以襄阳特产的用糯米发侾而制的黄酒和大蒜,吃起来香辣可口,回味无穷。
我家乡最著名的就是 唆螺,由小螺丝和田螺加工而成,个头大的是田螺。先用钳子把它的屁股钳掉,然后带壳洗净,香料爆香后,放螺丝与香科一起大火炒片刻,再加高汤一起煮。吃的时候,对着田螺的开口处轻轻一唆,就可以把美味的田螺肉和渗进壳中的调料汁一起吃下,也有用牙签挑的。尤其是酒菜之余,好好品个,实属最好吃的味道,辣味很过瘾。
热腾腾、嫩闪闪、滑溜溜、晃悠悠、香喷喷的搅团,配上早就调配好的纯天然辣椒油、油炝酸菜、自制番茄酱、纯天然白芝麻沫、再盖上一勺跑山羊肉汁。一个字:香死个人呐!此时锅底会有一层锅巴,慢火烤到金黄金黄时,用铲子产出来,蘸着椒盐,吃起来酥、脆、香。重点是在原有的功效上又多了养胃补血清肝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