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有过这种感觉,小时候被逼着练小提琴,其实自己不是真心的喜欢,只是爸妈为此付出了好多,不忍让他们失望罢了,其实心里也知道等有一天我长大了能自己做主自己的生活时这把琴还是会被抛到脑后压在箱底,当时只是尽力让失望的那一天晚来一些而已, 虽然一天天机械的练习水平还是没有多大的提高,只能说水平处于熟练的良好,高中以后就是大学 ,大学以后至今我已工作近四年的时光,今年过年回家在家人的鼓动下打开琴盒,在奏起第一曲时惊讶的发现当年的指法音符仿佛深深记忆在了身体深处,无需刻意想起就能自然的奏出,自己也惊讶不已,而且琴音似乎也比儿时更加优美更加流畅,乎是经过了这么些年的时光看过了生活的故事沉淀了些许的感情。
发现我学好多东西都是这样的,当时学得不怎么样,然后扔一段时间后再去碰它,练习一两把后反而比之前做的好得多。比如学车,刚学的时候学得不怎么样,过了一个月后再去练,一上手就表现很好教练都问我私下是不是练了;唱歌,本人唱歌非常难听,学一首歌学着唱两边,哇,好难听,不唱了,过了几个月再去唱,居然会唱得可以听,虽然谈不上好听,还有学小提琴也有类似的现象,我感觉似乎找到了某种规律。
会有这样的现象,除了心理学上因素之外,某些学科确实有这样的规律。练习到瓶颈之后,放下一阵子反而进步更快,因为可以跳出原有思维定势审视自己。 据我自己体验来说,绘画、学车、演讲、写作都有这样的状况。尤其是画画,这几年不动笔,但是隔半年画一次,发现水平一直在往上升。 前提是之前的练习已经累积到一定的强度。
尤其是在高中之前。背过的东西在一个月之后能不经思考的复述出来,哪怕之前根本没记得太熟。一直没明白这是为什么。初三有次月考历史考的都是初二的内容。当时根本还没复习呢。我却感觉比我那时正在学的记得还要清楚。最后大家都考六七十我考九十多我在想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性么~有这个技能很好很开心啊不过。
这很正常。 学习,即使是某一项动手的工作,也需要动脑子。开始学习很多人不善于动脑子,只会一味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停下来之后,难免经常会去想,想着想着,有些原来不理解的东西就明白了,原来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就理解了。所以再一次拿起来的时候,自然做的要比放下之前更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时,很有可能在意的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十分努力的完成一个并不那么重要的部分。跳出来之后明白了主次,再做时抓住了重点,适当放弃你当时所看中的,于是做的更好。这很正常。 就像温故而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