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的关键,是其利用了人们阅读文字前已有的预期和判断,来达成有利于另一方的目的,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强奸。
举例而言,我准备去台湾旅游,台湾的美食小有名气,于是我试图运用互联网获得关于台湾美食的信息,以便到台湾后大快朵颐。此时,我对于自己看到的文字材料,存在一种预期:这些材料将告诉我其作者心目中的台湾美食。
这时候出现了一篇软文,看似介绍台湾美食,实则最后落笔于“上海的XXXXX台菜馆的YYYY菜肴味道更胜一筹。”,这种手法,比直接告诉我“XXXXX台菜馆的YYYY好吃”要更能打动我,为什么?
因为我在阅读的时候已经认定了,这篇文章是讲述真正的台湾美食的,而我对台湾美食又是抱有正面的预期的,所以这篇软文实际上是利用了我对台湾美食的好感和预期来进行宣传,而不是通过正面阐述其所要推广的对象,让我做出自己的判断。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什么样的呢?我看到一段文字,讲述了作者和恋人之间美好温馨的爱情故事,我深受感动,最后提到作者身患绝症,恐不久人世,希望有能力的朋友捐款帮助。我二话不说捐了100,因为我不愿意看到美好的东西破灭。
而实际情况呢?可能作者确实有病,但根本没有什么美好的爱情可言;更可能作者连病都没有,完全是利用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正面预期来为自己牟利,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一种欺诈。
如果我们说,广告是正面描写对象,欺诈是凭空捏造对象,商业软文,就是介于“广告”和“欺诈”之间的东西。
而当广告向欺诈一端倾斜时,是不能不令人心生厌恶的。
更进一步,软文让人产生一种被操纵,被控制,被摆弄的苦楚,因为我就是觉得台湾美食好,就是觉得爱情故事感人,你利用了这些已经存在于我的意识中的判断和预期,实际上是一种思想控制,更进一步说,由于个体意识中的防御机制,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思想被第三方控制,而实际上这种控制就发生在阅读软文当中,这种违背意愿的思想控制,就是思想强奸了。
只不过,有些人成了强奸犯,有些人无法反抗,躺下来享受罢了。然而这绝不能成为嘲笑反抗者的理由。
软文一般泛指所有含有软性宣传的文字内容,这个大的概念大家都能理解。但对于软文、文案、广告、新闻稿的区分,恐怕大家就不太说的清楚了。当然,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一个相同的体系下,何必区分的那么清楚呢?我这不是要死板的下定义,绝对的区分它们,而是希望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区分思维,才好在具体的工作中运用得心应手。
广告是一个大的框架,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涉及文字方面的描述则可统称为文案。例如:广告图片旁边要有广告说明文字,这是文案;电视广告要先写出文字脚本,这是文案;一个网站要有一个广告语,这是文案;一个公司要有企业简介,这是文案。
而在文案的范围里,完整的一篇宣传性文章就是我们常说的软文。和广告语、广告图配字、广告脚本等零散的形式不同,软文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即围绕一个主题详细展开,能让读者获得这个主题的详细信息)。当然,这篇文章必定要包含了需要宣传的内容,比如产品哪里好、服务为什么棒、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
另外,在文案的范围里,完整的一篇新闻性文章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稿。和软文无拘束的主题不同,新闻稿必须要有新闻时效性。当然,和软文一样,这篇文章也一般会包含一些需要宣传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总习惯性的存在 软文=新闻稿 的认知原因。
软文是相对于硬性广告而言,由企业的市场策划人员或广告公司的文案人员来负责撰写的"文字广告"。与硬广告相比,软文之所以叫做软文,精妙之处就在于一个"软"字,好似绵里藏针,收而不露,克敌于无形。等到你发现这是一篇软文的时候,你已经冷不丁的掉入了被精心设计过的"软文广告"陷阱。软文追求的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如果说硬广告是外家的少林功夫;那么,软文则是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武当拳法,软硬兼施、内外兼修。软文营销才是最有力的营销手段。
我们所说的"软文",是指通过特定的概念诉求、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消费者走进企业设定的"思维圈",以强有力的针对性心理攻击迅速实现产品销售的文字(图片)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