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一对影帝影后的诞生,专访《地久天长》主演王景春咏梅优质

749次浏览| 2019.03.18 09:42:12 更新
来源:互联网

2月16日晚,德国柏林,电影《地久天长》的演员王景春和咏梅一起拿到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这一天是北京时间2月17日凌晨。在这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位演员在国内为这部将要上映的电影宣传,几天之间接受了从业以来最密集的采访。

欧洲“三大”电影节(威尼斯影展、戛纳影展、柏林影展)的地位不用多言,在王景春之前,拿到过柏林影帝的华人演员只有廖凡;在咏梅之前,得过柏林影后的华人演员只有张曼玉和萧芳芳。

翻看两位演员的微博,王景春被转发次数最多的一条是在柏林获奖当晚发的“擒熊成功”,9000多条转发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片中另一位演员王源的粉丝。柏林一夜之前,王景春的微博转发数均以个数计算,柏林一夜之后,他宣传电影《地久天长》的几条中,最多的转发数也不过两位数。咏梅的微博里,在柏林获奖当晚发的“幸运”被转发13000多次,其中几条显眼的转发来自冯绍峰、马伊琍和袁泉,在此之前,咏梅和王景春一样,微博转发次数最多两位。

对这样的两位演员,计算微博转发这样的数据当然是无意义的,只是想知道在他们获奖之前,是否以“被关注”的姿态,存在于大众的视线中。答案比预期中的否定更加彻底,每年都有作品亮相但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新闻的两位,大众并没有注意力放置在他们身上。

而这些不被大众关注的,默默演戏的演员们,在获得这份莫大荣誉之前,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表演事业;在现实中工作的环境与理想相违背时,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平衡自我。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分别专访了王景春和咏梅。

诚实讲,两位都不是很容易采访的对象。

没有端架子,也没有黑脸寡言,但是能从他们偶尔略显生硬短促的回答中看出来,这两位演员,并不适应频频露脸宣传,对着媒体镜头侃侃而谈。他们工作的日常,是琢磨角色和塑造角色;他们生活的日常,是远离工作,完善自我。

不过除此之外,王景春和咏梅的经历完全不一样。

王景春是演员圈子里慢慢耕耘等待开花结果的典型,因为超龄而以特招进入上戏,毕业后进入上影演员剧团,从此就在一系列影视剧中,扮演了很多让人记不清的角色。当年,和他大学同班的陆毅毕业时就已经凭借《永不瞑目》走红,毕业之后演的是赵宝刚导演的《像雾像雨又像风》。

《都市男女》合照,左上角为王景春

2002年王景春主演过一部喜剧《都市男女》,如今翻看演员合照,那时青涩的姚晨如今依然活跃,喻恩泰这两年鲜有作品。貌不惊人的王景春,表演事业则一直以细水长流的速度前行着。2013年,40岁的他因为电影《警察日记》拿到东京电影节影帝,演艺事业步入第一个高台;六年以后,柏林影帝的桂冠让这位演员受到二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关注。

二十年前的影视圈,并没有如今这般繁荣,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们如果进不了剧团等单位,就得当“个体户演员”,为了生存给自己找机会演戏,更不用说非戏剧学院或电影学院的学生,想演戏更是难上加难。看着能通过唱歌、选秀、综艺节目入行的,面对大量找上门来的工作的年轻人们,王景春说“现在的时代发展多快啊,不能按照我们那个时代来看现在”。

《地久天长》里扮演他儿子的王源就是这些年轻人中的一员,微博坐拥七千多万粉丝,随便发个表情就能被转发百万次以上,几乎在所有场合,王景春和咏梅这两位主演都要被问到关于王源的问题,王景春说“为他们高兴就行了”。

《地久天长》剧照

柏林封帝之后,有人说他终于得到了该有的荣誉,但其实对王景春来说,抛开名利等外物,得不得奖对他来说差别并不大。在很多人还叫不出他名字的那些年,他虽然没有想过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可是一直奔着那个标准要求自己。

甚至在王景春这个名字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时,他对自己的表演一直是自信的“我觉得我的表演是对的,我的方法是对的,我演的挺好的,我也能打动别人。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什么是好的表演自己当然知道。”

去年他和张艺谋合作的《影》上映,他笑称在《金陵十三钗》里打了一次酱油之后,终于和张导正式合作了,这些年他演了不少高分作品,与王小帅合作了两次,张艺谋合作了两次,廖凡获得柏林影帝的那部《白日焰火》,王景春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说过,自己喜欢看好电影,也喜欢拍好戏。

尽管如此,演员依然不可能完全任性凭借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工作,如果只演大家公认的好作品,那么可能中国一大半演员都要半退休,具有话题度的知名演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在大众看来不属于“第一梯队”的王景春。当演了自己不喜欢的作品时,他只能和自己说“自己点的菜,再难吃也得把它吃下去”。来到剧组,发现一切和自己想的都不一样,所有理念都不对,“那就掰扯呗,但是你也要尊重别人的工作,掰扯不过去之后,就这样了,掰扯不了,就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就行”。

很多人对演员的工作有一种误解,觉得他们的工作就是在镜头前塑造人物,表演每一场戏,实际上,演员准备角色的时间、在片场等待的时间,要远远超出真正表演的那一会儿。有的人喜欢表演,但是不喜欢等;有的人只把时间花在片场,拍戏前不愿意占自己时间准备。但是对王景春,他喜欢这份工作整个的过程:

“接到一个剧本,不是说镜头前才是创作,从接到剧本就开始创作了,生活中就开始想,不演戏的时候我是不是要看看剧本,剧本基本上烂熟于心;我是不是脑子要过,这场戏怎么拍,那场戏怎么拍。”

和王景春比起来,咏梅则是圈子里堪称异类的少数派,办公室白领转行做演员,入行第一部戏就在电视剧里演女一号,接着第二部第三部戏,也都来自别人的推荐,从来没有到处自荐争取角色的经历。

她是一个没有做过计划的人,因为她主演的第一部戏正好需要一位“职业气质的演员”做女一号,就被推荐到剧组。咏梅那时没有学过表演,完全没有所谓的技巧,一些需要表达感情的戏份对她都很难,但是没想到,戏里的几位专业演员都过来和她说“咏梅,我们想做到你这种松弛是要花很长时间都做不到的,你不要听别人的批评,一定要把这种松弛和自然保持好,这是很多专业演员做不到的”。松弛和自然,是她自己无意识的,她觉得,这可能就是天分。

这部戏里其中一位演员还告诉她“你演戏没有任何问题,现在正好有一部戏在找演员,我推荐你过去,导演一定能选中”。导演真的选中了她,从此就一部一部演下来。那些年她听到的几乎全是夸奖,形象好,气质好,演得好,但咏梅始终觉得,自己还是缺乏经验,她回忆2003年的作品《曼谷雨季》“尽管很多影迷喜欢,但对我来说,那个时候在想怎么能把她演得更丰富”。

《中国式离婚》中的咏梅

她自认为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表演完全结合起来,是从《中国式离婚》开始的,也是从那部戏开始,咏梅被更多人熟知,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个好演员。

她自信是个好演员,但自知绝对不是个勤奋的演员。“我在工作面前算是懒的,但在生活里我是不懒的”。

很多演员享受时时都在工作的状态,恨不得一年四季都在剧组,咏梅不喜欢那样,她最理想的状态是,一年拍摄一到两部电影,在投入工作与享受生活中间最好平衡。在生活中,她为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瑜伽、阅读……觉得时间完全不够用。

在柏林获奖之后的采访,是她从业以来最密集的一次,咏梅说自己都完成了,还是挺适应的,一旁的工作人员边笑边鼓掌,以一种近似于鼓励的表情,面对着这位“远离娱乐圈”的演员。毕竟在拿到影后的短暂一刻,咏梅心里想的是:这会不会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

领奖台上的咏梅

随遇而安至此,咏梅把自己的职业道路归于“被上天眷顾”,所以一路顺利。包括拿奖,她都觉得,是运气好“电影肯定是好,否则进不到柏林主竞赛,但是拿奖就真是运气,如果换另一拨评委,就是另一个角度,因为柏林很少同时给一部戏的男女主演,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评委主席是女性,更能领会我去表达女性的情感,这不就是幸运嘛。”

她从没为自己争取过角色,如果机会在眼前,她也会争取,但是“我往往离机会都很远,因为我没有关注过,也不知道现在都有什么机会”。

就是这样,在《青春派》中饰演过董子健的妈妈之后,导演刘杰把她推荐给导演侯孝贤,侯导当时正在为《刺客聂隐娘》选角,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侯孝贤定下了咏梅扮演戏里舒淇的母亲。

《刺客聂隐娘》剧照

这几年,咏梅觉得电视剧市场越来越没意思“大家好像没有在创作,变成单纯干活儿”,她想多拍电影,于是有了与刘杰、侯孝贤、王小帅的合作,也减少了电视剧的产量。她还记得,拍《刺客聂隐娘》的时候,侯孝贤导演对演员的要求更加极致“他要你演到剧本的以外的以外的以外,演到你开始恐惧了,已经没办法不知道该想点儿什么的时候,他是不喊停机的”。

即使享受一流的表演经验,她也难以避免接到不喜欢的作品。而到这样的时候,她也只能做好自己:

“认真完成自己就好了,因为必须完成。”至于作品拍完,很多时候她不看。

咏梅拿到王小帅给的《地久天长》剧本之后,读完了哭完了,就告诉导演团队,自己希望出演电影里母亲这个角色。

那时她还不知道和她扮演对手戏的男演员是谁,知道了之后,她去网上搜索了王景春的名字,才知道那就是她曾经看过几部作品的,说“戏都不多但是都很出彩,这么好的演员,将来一定能大成”的那个人。

导演王小帅说,为了这个男主角找了很多男演员,但定下王景春,一是因为在《我11》合作之后,觉得他有潜力;二是因为“他这张脸,不是大众眼里光鲜的大明星的脸,但又有很强的特征,很接地气,他这种不演的演,生活在电影里面,才让人更相信。”

咏梅知道了和自己演对手戏的演员是谁之后,觉得放心了一半,放心的一半因为,王景春是个好演员,两个人在拍戏时不会出现障碍,但是不放心的一半是,担心性格上合不来,“我有时候是一个不太友善的人,工作起来照顾的不会太多”。

她有过和对手讨论表演到不客气的时候,被人说不讲情面,但在开始拍摄之后,因为王景春对表演的热情,让咏梅觉得,这个戏一定要相互成全,她忘了自己的担心。

柏林影展评委会主席朱丽叶·比诺什这样形容他们两个人在《地久天长》中的表演“银幕上几乎没有另外一对夫妻可以像王景春与咏梅那样演绎得如此自然”。导演王小帅也几次说过,他们在镜头前太默契了,自己经常开着机器什么都不需要指导,拍下两个人在镜头前即兴发挥就可以。

王景春经常说,自己不是演员,是生活的搬运工。他与自己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同代人,但是他理解他们,理解那个年代的人一辈子是怎样过来的。片场王小帅经常随时给他加戏,比如让他演一场给儿子洗澡的戏,“我也有孩子,给孩子也洗过澡,那就和生活中一样就行”。

对这样一部如同白描一样的电影,王景春说,我们一定不要演,要是处理成那种大喊大叫,就成电视剧了。他们说,这部电影场场都是重头戏,都要花费很多心力,但即使在片中,他们失去唯一的儿子,两个人也把悲伤憋在表情之下,没有试图用外溢的情绪去逼着观众感动。

主演们经常回忆起那一场戏,年老的夫妻俩从南方回到老家,给自己的儿子上坟,电影里,两个人打扫坟头之后,坐在一旁一言不发。实际上,这场戏完全来自二人的现场发挥,王小帅导演没有上去那座山,咏梅开始也没有上去,三个人中只有王景春提前走上去看了一圈,知道机器摆在哪里。到开拍时,他拉着咏梅爬上山,默默做起这场,给儿子上坟的戏。

默契,是两个人表演最大的亮点,他们没有提前沟通,也没有排演太多遍,这是两个有生活底子,有表演经验,也对电影有着同样审美的演员,一同活在了这个故事中。

采访中问过这两位演员,对表演这份需要不停输出的工作,最大的输入来源是什么,两个人的回答都是:生活。而他们口中的生活,应该是与名利和欲望无关的生活,是与电影里的寻常夫妻一样,日复一日踏踏实实,听从自己内心的生活。否则大概没有镜头前,那样恰到好处的还原和真实。

这部电影让两个人同时摘取大奖,王景春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和王小帅聊过,如果不是他来出演这个角色,或许《地久天长》不会同时拿下影帝和影后,“这是我的幸运,也是他的幸运”。

我们的采访在他们拿奖之后不到一个月,咏梅说,并没有体验到很多剧本飞来的感觉“可能都在飞来的路上吧”,但是她还是一样不着急,选戏的标准和过去也没变“能打动我的”。

五年前,王景春在柏林影展,看着同剧组的演员廖凡拿到影帝,这一次轮到了他。有人说,廖凡在成为影帝之后,并没有拿出超过《白日焰火》的代表作。王景春说“已经挺好的了,好戏不是一直都有的,要碰的着啊”。

《白日焰火》主创在柏林

他从来没觉得自己遇到过瓶颈期,因为演员这份职业最让他喜欢的,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剧本是什么。别人可能是每天上班,早晨八点打卡上班,几点下班打卡回家,到60岁退休。演员没有,演员可以演一辈子,而且永远不知道你下一个剧本是什么,这就是演员的无穷魅力”。他说,自己是水瓶座,就喜欢这样的新鲜感。

本期关键词:柏林影展、影帝影后

来自淘票票媒体号:影人放大镜

收到593个赞

淘票票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090092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