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点点
第46届日剧学院赏上,最佳剧集被在「在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教育题材《女王的教室》拿下。
开播时被众多观众投诉太黑暗,最后却拿下31.2%的超高收视率,口碑两极分化,争议不断,从未停息过。

喜欢的观众表示:这是我看过最神的满分佳作,点出了教育的意义。
不喜欢的观众一星吐槽:最烦这种自以为是的老师了,你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吗?


点点的感觉则更加复杂。
赞同故事中老师的做法,又觉得老师的举措过于极端。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让观众们激烈争论成这样?今天,我们好好聊一聊。

日本,某小学。
新学期开始,学校里来了一位名为阿久津的老师。刚走进教室,她就把学生们吓了一跳:穿一身黑衣、表情严肃,看起来就很不好惹。
六年三班被阿久津老师“盯”上,学生喜欢宽松的学习氛围,阿久津则对学生实行「强制性教育」。接下来一年时间内,学生们将持续和老师斗智斗勇。

阿久津表示:班里将执行「成绩至上」原则。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和老师沟通,每次小考倒数两名学生必须负责全班的杂物活。
学生需要端正学习态度——
上课时不允许去厕所(哪怕是憋到尿裤子),忘记带课本的话自觉出门罚站。上课开小差的话课余休息时间全部作废。

和学校里其他温柔的老师不同。阿久津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断绝学生们一切将人生走偏的可能性。

但很遗憾,学生们并不领阿久津的情,反倒是愤愤不平:教育宽松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背负这些压力?
(宽松时代指日本在两次教育改革后确定的“降低教学要求、减少作业量及教学时间”的减负式教育)
为报复阿久津,学生们添油加醋,夸大阿久津的教育方式,向家长告起了黑状…

豆瓣上,这个故事拥有8.9高分,超3万人标记,最新评论出现于2019年5月10日。
《女王的教室》上线于2005年,整整14年过去,仍旧有观众把这部剧翻出来看,足以证明这个故事的经典程度。

阿久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老师形象,因为其严格的教育方式。
与此同时,她也非常具有争议性:在孩子们最天真时「把人生的真相揭露给他们看」。

在孩子们的世界中:累了可以休息,犯错后不用公开道歉,只要心里知道错了就行。说不学习就不学习,一点也不在乎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
但阿久津偏要把这些安宁的表象撕裂,告诉大家:在这个社会上,只有6%的人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如果你们不努力学习,就会成为余下的94%。
如果你们继续这样无法无天下去,以后一定会成为是非不分的人,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家长透过表象,看见阿久津对孩子们严厉的爱。因此站在阿久津这边,认为阿久津是难得一见的好老师。
但学生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年龄不到15岁,单纯直接,活在世界公平美好的幻象中,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打碎孩子们童真的世界,就算是家长和老师也不行…

因为这个缘故,点点觉得《女王的教室》中阿久津的形象被塑造得过于极端了:对学生太残酷、太严格,太早将残忍的人生撕开,从而逼迫孩子们成长。
这是《女王的教室》保守观众争议的原因,也是点点想要把它推荐给大众的原因。

世界并非书本中描述得那么美好,我们总归要看见残忍的真相。
如果老师在教育时期把真相撕开,学生们今后的人生便会更加顺利。
但,自己的人生,是自己负责。比起被他人强硬告知人生的真相,自行经历失败、得到感悟,可能会更值得纪念。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悄悄剧透:阿久津和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段落特别有意思,点点好几次都笑到喘不过气。剧集后半段有些催泪,大家记得备好纸巾。
对于很多观众而言,这部剧是人生的引路石,观剧过程畅快淋漓,能获取很多珍贵的人生经验。希望正在阅读这篇推送的你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