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2019/05/12
Mother's Day

母
亲
节

《中国电影报道》微信公众号,祝全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都说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导师,而相比如山的父爱,母爱更像是化雨的春风,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
当我们长大之后,电影又与我们相遇,成为了我们人生中又一位良师益友,我们在电影中能学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
有趣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把电影与母亲,悄无声息的串联在一起。
我们很荣幸的收到了很多读者想对母亲说的“悄悄话”,今天就让我们分享一下,光影与母爱的故事吧。

@杨俊
我妈妈其实不太看电影,只是喜欢在厨房里摆弄那些锅碗瓢盆,做好吃的给我,而且时不时会翻弄些创意料理。还记得2017年上映了《舌尖上的新年》,我特意带老妈去看了,因为我妈那时迷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而我最记忆犹新的有一集讲述红烧肉,勾起了我的回忆。
LOVE

红烧肉不仅是味道出众,更主要是它整整陪伴我四年的大学时光。因为外地求学的经历,很不适应当地的饮食,导致人是异常消瘦,进而影响了学业。母亲得知之后也十分焦急,但远隔万里,陪伴我身边几乎不可能,母亲想起我最爱红烧肉,连夜买上好的猪肉,经过熬煮,连夜托人送到我就读的学校。
在吃上红烧肉的那一刻,我哭了。不仅是吃到了熟悉的味道,同时也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现在母亲年纪大了,可烧出的红烧肉还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郑文茜
我想说的虽然不是自己的妈妈,但也是和母亲有关的一部电影。我记得小的时候,去参加爷爷单位组织的活动,和爷爷奶奶们一起看《世上只有妈妈好》,当时大家都感动的哭了,我想我哭了好像不太坚强,不哭好像也对不起电影,最后还是感动的哭了。

好多年过去了,在日本留学工作了很多年,看电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每当有中国电影上映的时候都会抢着去看。现在回国,在北京上班,去年看了一部父母年轻时候的同名电影《追捕》,是吴宇森导演拍的。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了,有时间想和他们一起旅旅游、看看电影,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生活指数也要跟上去。
@王牌
突然想起小时候,常常跟着母亲一起去看电影的事。母亲单位常发电影票。放了学,很多家长都到校门口去接了孩子,乐颠颠地跟着大队人马一起去看电影,什么类型的电影都看(当然那时的电影类型也有限)。
还记得《马兰花》《红楼梦》《七品芝麻官》《黑三角》《花为媒》《永不消逝的电波》《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的,电影散场了,挤在人堆里,等着他们买一包糖炒栗子或者米花糖。

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里,带了厚围巾,只露两只眼睛,有的时候一路找着冰面去打滑。周围,是一片肃杀的寒冬景象。看了戏曲片后,有时回到家里,会弄一堆黑色的发夹,夹一串,别在头发上;再带上个当时流行的九连环,把长长的白色钩花围巾,别在袖子上甩水袖——回想这些,绝对不是简单的快乐。
@Astar
小时候酷爱看电影,但和母亲一起看电影的次数却是极少的。印象最深的要数与狼遭遇的那次。大队放电影,全村的大人娃娃结伴从山上山下汇聚到学校的操场上。我和几个小伙伴骑在学校的围墙上一边看电影一边欢快地重复着我们感兴趣的经典台词,嘻嘻哈哈地打闹。
电影散场时,小伙伴们各自找到自己的家长跟着回家了。母亲当时在大队负责宣传保卫,要到最后才走。我找到母亲,等和放映员一起收拾完放映机,整理好工具,叠好银幕,在自行车上捆绑妥当,又送放映员过了河,我们才一起返身往山上走。秋末的夜晚没有多少亮光,偶尔从对面山坡上驶过的汽车大灯从山坡上扫过,照出山野里窄窄的荒凉。山坡上已经听不见说话声,走惯了山路的大人娃娃电影一散场就快快回家了。
当我们刚从一处两边土坎夹着的斜坡窄道中走出来,旁边地里堆玉米杆的垛子突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随即窜出一个黑影。没等我反应过来,走在我后面的母亲冲上来一把将我拉到他的身后,用身体挡在我和黑影之间,敏捷地从地上抓起不知什么东西往前砸去。
随着黑影的叫声,我看见两个铜铃般的黄色亮点发着绿光射向我们。母亲松开拉我的手,快速从路边的土坎上不停地抓下一块块土疙瘩猛烈地向绿光砸去,黑影没有机会反扑只好叫着落荒而逃。父亲一下子把我抱起来扛在肩上,飞一般朝山上奔去。我吓得不敢出声,在母亲的肩膀上瑟瑟发抖。
@易燃易爆炸
母亲操劳一辈子,没什么文化,也没特别的爱好,一直以来,总想着带上母亲去影院好好看一场电影,却以为未来很长,等下一次就好。直到人不在了,才惊觉这件事再也不可能实现了。
那一次,在影院里看着《寻梦环游记》,听着小男孩弹唱《Remember me》,不禁泪如雨下,就像电影所说的,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我想,只要记着母亲与我的点点滴滴,她就能永远活在我心底吧……
@沙漠之舟
生长在小县城的我,小时候看电影都是学校组织去我们当地的电影院,或者妈妈带我去看。略大点后,电影院已经拆除了。后来上大学,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毕业、买房,装修,2014年7月份我的房子装好了,妈妈也是第一次来到我生活的城市,自然会带她好好转转,逛最繁华的商场,吃她没吃过的小吃,同时也安排了一场观影。

去的那天正好上映的是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猛龙过江》,对于妈妈来说这部电影略吵,但是观影后妈妈说“这影院座椅真舒服、观影效果特震撼,已经好多好多年没有来电影院看过电影了”,之后的日子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妈妈去看电影,而且尽量选择适合她看的影片,妈妈开心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Icy
我妈曾经的一个举动,间接促进了我和电影的交集。在我小升初时,家中至亲长辈意外去世,我感到退却和沮丧。我妈对当时的我说,你可以把这些都写下来,写下来就不会看不见了。
于是,我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记录生命历经的故事,某个珍贵的时刻,某些不同的感情,以文字的形式,虽然有疑惑,有外界的不认可,我还是保留存档。
直到遇见电影,看了一定数量电影之后,发现好多故事都是大家共有的经历,一时间产生“海内存知己,电影遇知音”的感叹。
妈妈对我讲的那句话,让我和电影产生了交集,并会保持记录,保持看电影下去。
@琪待*^_^*风信子
很惭愧,记忆中只带着母亲看过一次电影,片名已不记得,只记得我请二老看的陈建斌的《一个勺子》,我妈说:没大看懂,我爸说:挺好看,回家来还他们还探讨剧情,聊的热火朝天。这是我印象中,父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谈电影谈的这么投机的,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而且效果不错。

做儿女的永远做的太少,索取太多,真的是,只顾自己享受,当悔悟过来,转眼父母黑发变青丝。所以,趁着父母还能走的动,眼耳鼻还好使,赶紧带着他们体验、感受下外面的世界!
@最近ALWAYS
我和妈妈的电影故事,我好像就能想到一个。我的偶像是白敬亭,16年的时候我上高中,《谁的青春不迷茫》4月22日周五上映,因为我特别想看还非要在周五看,但因为我住校所以得10点放学,然后我妈知道我特别想看,所以她就帮我和班主任请假说我第二天补课晚上需要补课,然后我就和走读生一起晚上八点半放学了,然后看的晚上十点左右的一场。
LOVE

我记得很清楚,我和我姐进去看的,我妈就在外面等我们,大概11:30才散场,我们回到家就12点了。高中压力蛮大的,妈妈能这么支持我逃晚自习去看偶像的电影,我很感谢她。
@曾经一千王子
高考的时候我选报的是艺术专业的电影方向,家里人除了妈妈都不支持我。但是她带我千里迢迢地到北京赴考,给我买的是卧铺,而自己一路坐到终点。
因为艺考时间是在冬天,紧张的妈妈执意要在校门口接我,第一时间听到我考试的结果。如今我能从事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妈妈可以说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
在这里悄悄的对母亲说一句,感谢您为我付出的一切。

参与投票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发送朋友圈截图到《中国电影报道》微信后台,就有机会获得讲述母爱的第75届威尼斯金狮奖最佳影片《罗马》电影票。

感
恩
2019/05/12
Mother's Day

母
亲
节

编辑:曾经一千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