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敢这么拍中国?这部国产高分片胆儿真肥!优质

340次浏览| 2019.01.23 10:26:13 更新
来源:互联网

苹果公司这段时间不好过。

销量下降,股价狂跌,各款手机不得不提前进入降价销售环节。

CEO库克给投资者的信里,说到4点销售量下降的原因。

其中,中国被特意提及——

虽然我们预期在某些关键新兴市场会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并未预见到经济衰退的程度,尤其是在大中华地区。

苹果卖不动到底是中国经济放缓,还是手机定价过高,我们先不论这个问题。

但是制造业越来越难做,这倒是真的。

和苹果有合作日本电产株式会社(Nidec),也遭遇了销量下降,股价下跌。

CEO永守重信感慨道:

工作大半个世纪了,但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公司订单出现如此大幅度的单月下滑。

11月、12月的业绩表现简直不同寻常。

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日子也不太好过。

去年年中,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不好看。

家电,手机,白酒,啤酒,汽车等产业,均出现了全局性下滑。

今天介绍的这部片子,说的就是制造业里的困境——

《中国工厂》

《中国工厂》,从三个角度描绘了制造业困境。

一是普通工人,二是中层管理者,三是公司大老板。

每个角度里,都有不一样的「中国制造」。

谭春松,一个普通工人。

2008年离开家乡,走上打工之路。

因为他的腿有残疾,很少有工厂会雇佣他,换了好多工作,才在一家内衣厂稳定下来。

对着镜头的第一句话,他说的是——

太累了,我不想做了

除了腿脚残疾,谭春松身上有大部分工人的共性——

不满意眼下的生活状况,换过很多工作,觉得生活没太大意思。

在工厂里,他一直得过且过。

厂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召开了培训会,他没有到场。

对于公司培训的新式缝纫方法,他说——

那个太复杂了,有的事情不适合我,我不想勉强自己去学。

他有个朋友,在网上报名了有关电气技术的课程。

课程一套下来,要上万块。

谭春松吸了口气,说——

上万块,我没那么多钱,我也没有学习的想法。

事实上,这几个月他的工资只有1300左右。

为什么别人能拿7、8千,他只能拿一千多?

上司给他算了比账,原来,这几个月,他平均每天工作3个小时都不到。

他不想拿高薪吗?

当然想,但拿7、8千就意味着周末无休,每天加班加点。

正常上下班,最多也就拿到广东最低的薪资标准了,这就是工厂之道。

不想继续当工人了,换一份更稳定更轻松的工作,则需要文凭和知识。

换句话说,需要时间和钱。

这两样东西,是工人们的奢侈品。

不少工人一旦干了工人这行,一辈子都是工人。

很多家庭不仅家长是工人,下一代成年后也成了工人,一家人都是底层挣扎。

对于这一点,有女士说:

读什么书,赚什么钱,我不要求

未来是一个无底洞,谭春松这样的年轻人,很多容易就进入了消极抵抗的状态。

在一次和班长的矛盾后,谭春松决定离开工厂。

他一瘸一拐的身影,最后出现在员工宿舍里。

属于他的东西,只有简单一个背包。

以后,他还能不能找到工作?他会不会变成三和大神?

我们谁都不知道。

但谭春松就是一个典型的年轻工人,辗转各大工厂,在缺钱时来到工厂,在无望厌弃时离开。

周兵,工厂的中层管理者。

年近50的他,担任着五金车间的主管。

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即使是他也感受到了危机。

老板要求降低原材料的损耗,引入了管理新流程——工序卡。

工序卡一来,能清楚地记录材料在哪里损耗了。

但是制度建立简单,推行制度难。

工序卡在周兵这里,就几个月都没有推进。

一来,他每天都是满负荷工作,产品哪里出了问题,员工操作是不是有误,他都要一一指出。

每天忙得黑天昏地,压根没有多少精力推进工序卡。

再来,他心里清楚,员工对新规有抵抗心理。

逼太紧,人就走光了。

大老板敢对着员工发火,因为发火之后,他不必每天面对这些底层员工。

但他不行。

每次,老板骂员工不执行工序卡时,他都在一边默默不语。

夹心饼干的滋味,不太好。

后来,周兵没有及时向工人解释清楚工序卡流程,导致工人以为公司在拖欠工资,不少工人都离职了。

执行工序卡时,一些关系好的员工,他就先发了工序卡,一些关系不怎么样的,就没有那么快发。

带着私心,管理就会出现混乱。

这不,他的这个行为立马就被老板逮到了。

他的格局是有问题的

工作了十几年,看着工厂成长的周兵,最后被解除了劳务合同。

现代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有经验,懂技术。

这要求中层管理者不断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流程,并懂得为人之道。

周兵在被辞的最后一刻,都还在为自己辩护——

懂技术懂管理的人,你们哪里找的来?目前,冲压车间没有一个能顶替我的位置。

被拒绝的人,反抗得越厉害就越难堪。

周兵在公司人事面前,失态了。

但是对于一个48岁的中年人来说,失业确实是一个沉重打击。

谢志,一家家居公司的总经理。

为了扭转公司业绩连年下滑的状况,他对公司进行全面改革。

不转观念就转岗!

他上任不久后,就把这句话贴在公司最显眼的位置。

不仅给员工看,也给自己看。

为了提升公司销售,他请了外聘设计团队设计新产品,更豪掷百万,装修展厅。

这样的改革,能扛过市场惨淡的大环境吗?

残酷的现实,给谢志上了一课。

秋季新品发布之后,销售目标仍旧不及预期。

《中国工厂》,为我们刻画了三幅图。

底层的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对工作毫无热情。

中层管理者,内外交困,跟不上现代化管理模式。

公司老板、高层管理者,只有少数能成功升级产品,顺利转型公司。

这三幅画叠加在一起,我们就看到了一副「中等收入陷阱」的画面。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什么?

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1、贫富悬殊、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体系脆弱、国家经济发展徘徊不前,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2、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出现第二种结果的几率,只有13%。

制造业是重型资产产业,兴建厂房、购买设备等前期投入都是相当大的。

过去十几年,人工费用持续普遍上涨,原材料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制造企业的利润率连续下滑。

家电制造最巅峰之时,利润不过10%左右,目前的手机代工,利润率也仅有2%,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亏损。

这几年,即使完全不看新闻联播的人,也能经常听到这四个字——产业升级。

说白了,就是不能继续做低端制造,要做更赚钱的。

什么更赚钱?科技密集型产业。

一个国家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很多因素,如经济、政治、军事、自然条件等等。

但从长远历史来看,能完成从劳动力密集产业转向到科技密集产业,靠的都是教育。

这不仅要求扩大高精尖人才的数量,更要求提高普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就很难从事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天下无贼》说的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中国工厂》中,失败的谭春松、周兵、谢志,要不就是在学校学习上失败了,要不就在经验、眼界、自我学习能力上有短板。

学校的十几年学习,只是一个开端。

毕业后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个人发展更为重要。

跟上时代的脚步不容易,它是一门终生任务。

近 期 热 点

收到805个赞

毒药App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