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18分钟一起强奸案,这个国家真恶心优质

679次浏览| 2019.05.19 11:11:51 更新
来源:互联网

2012年12月26日,晚10点38分。

印度德里。

巡警在马希帕尔普尔的高架路旁的洼地里发现一对浑身赤裸的男女。

阿卡什,男性,头部、身体轻微受伤;

迪皮卡,女性,身受重伤,神志不清。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阿卡什告诉警方他们在公交车上,遭遇了殴打抢劫,并被扔下了公交车,迪皮卡则在奄奄一息中说出了两句话:

他们对我做了很残忍的事。

不要告诉我父亲。

这段剧情来自于Netflix原创印度剧集《德里罪案》(Delhi Crime)的序幕。

故事原型是真实发生的,且轰动了全世界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2015年,BBC针对此案推出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因“不符合国家形象,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印度遭到全面禁播。

2017年,基于此案改编的复仇爽片《一个母亲的复仇》也差一点被禁(内地已引进)。

而《德里罪案》,虽说是改编,却达到了90%的真实。

导演瑞奇·梅塔花了四年的时间对案件进行调研,走访参与案件调查的警察,翻烂了长300多页的法院判决书。

最终,几乎纪录片式地还原这起恶性案件的侦破全过程,并曝光了令人窒息的印度现实。

德里,印度首都。

这座人口总数堪比一个小国的城市,平均每18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被挂以“强奸之都”的耻辱称号。

在一项主题为“为什么会发生强奸案”的民间采访中,受访者的回答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由于根深蒂固的畸形落后思想,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原罪归于女性的穿着暴露,举止不合适。

有人甚至认为强奸是一种正常现象。

更让人气愤的是,不仅是街头随机采访的路人,就连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体面工作的职业人对待女性受害者的态度,简直颠覆人的三观。

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中受访律师

在(印度)德里,女性的安全随时受到威胁,但她们却不能指望政府或者警察有所作为;

女性对自己的保护就是尽量晚上不要出门。

这就是德里(印度)的社会现状,德里黑公交轮奸案只不过是其冰山之一角。

就像是《德里罪案》中,国民将代表着罪犯们的假人吊在树上。

「他们」没有具体的面容,因为「他们」只不过是印度不计其数的犯罪的缩影。

而《德里罪案》正是通过导演对这冰山一角的挖掘,还原了印度的现实社会。

剧集以印度警察的视角切入,一上来就展现了当地警察的生存状态。

经费不够,经常是审讯工作正在进行,警局供电说断就断;、

人手不足,执勤警员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过度疲劳,还被上司误会玩忽职守;

警察系统阶级明确,非国家系统的警务人员,只能从底层做起,且可能一辈子都难有出头的机会。

从警16年的副警务处长瓦迪卡尔深知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她也坚信德里正在慢慢变好。

但跟她有同样想法的人屈指可数。

在其女儿查德尼的眼中,这座城市就已经无可救药了。

查德尼在即将升入大学之际,申请了国外的学校,逃离德里的态度相当坚决。

为了不失去女儿,瓦迪卡尔希望瓦德尼在最后的三周内,给自己机会证明德里是有希望的。

就在两人刚刚达成协议时,黑公交轮奸案发生了。

女性受害者遭到殴打,轮奸,嫌疑人把棍子插进她的阴道,抽出铁棍时,受害者的肉和肠子从肛门被带出。

面对这血淋淋的惨案,瓦迪卡尔心如刀割,她必须抓到罪犯,不仅是为了可怜的被害人,更为了“印度的女儿们”。

瓦迪卡尔组织专案小组,亲自挑选组员,要求组员们直接向自己汇报,并保证未经许可,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

这么做是因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为增大案件侦破的难度。

而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专案组警员们可以说充分地展现出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

他们分秒必争,从两位受害者提供的嫌疑犯的名字和公交车的外观信息入手,借助道路监控、人脉关系迅速锁定目标。

案发第二天,他们便找到了公交车,并逮捕了案件主犯贾伊辛格。

审讯一开始,贾伊辛格还一脸无辜,谎称案发当时,自己在兄弟家。

等到警察将其通话记录调出,戳破他的谎言时,贾伊辛格无可遁形,承认罪行。

在陈述自己的犯案过程时,贾伊辛格仿佛是在叙述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说到关键时刻,眼中甚至流露出一丝兴奋。

犯下如此不可饶恕的罪恶的他,不仅十分坦然,还将原罪归给女性受害者。

现实中亦是如此。

在《印度的女儿》中,罪犯眼中毫无悔意;

强奸案中,女孩比男孩的责任更大

还大言不惭地说女孩如果不反抗,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

所以,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人产生如此恶劣的想法的呢?

《德里罪案》通过警察的话给出了一些答案。

贫富差距造成社会纷争;

贫穷,导致教育缺失,素质低下;

再加上,法律执行力度的不足,犯罪成本低,他们才可以肆无忌惮。

回到剧中案件,贾伊辛格认罪之后,供出了同伙。

但对于专案组来说,虽然目标明确了,逮捕行动却困难重重。

即使专案小组再怎么小心翼翼,媒体记者还是见缝插针,通过没有经验的受害者家属了解到一些情况。

之后,他们在为经取证的情况下,大肆报道,在给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的同时,也给嫌疑人们敲了“警钟”。

同时,媒体猛烈抨击警察的不作为,民众被鼓动,走上街头,游行抗议。

而此时,政府在做什么呢?

甩锅,指责警察办案不力,一心先要找到替罪羊,平息民怒;

政斗,政客们谋划着如何趁此机会把对手拉下台,彻底掌握权力。

身为案件调查负责人的瓦迪卡尔不仅要面对狡诈的罪犯,步步紧逼的媒体,还要与政客周旋。

更让她觉得寒心的是,调查中,她看到民众对犯罪已经司空见惯,以及对警察的不信任。

在女性受害者遇袭之前,已有人在同一辆公交车上被抢劫,但他没有报警。

理由仅仅是一个疑问:警察能做什么呢?

试想一下,如果他及时寻求了警察的帮助,之后的惨案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吧。

调查过程遇到的种种情况,一点点地冲击着瓦迪卡尔最初的信念,但好在她没有被击垮。

最终,专案小组用了六天的时间将六名嫌疑人捉拿归案,并通过女性受害者的证词被定罪。

国家在这次案件后修订强奸法,民众自发点燃烛火,反思只有自己改变了,国家才能改变。

这个结果看似充满希冀,但现实往往是冷血的。

女性受害者却在案发两周后,因伤去世。

据报道,六名罪犯,其中一名在监狱中自杀;

四人被判以死刑,至今未执行;

另外一名罪犯由于是未成年人,被判以在青少年拘留中心服刑三年,随后被释放。

而正是这个未成年人,在案发时,两次强奸女性受害者,并残忍地把她的肠子从身体里拽出来。

未成年,成了禽兽行为的保护伞。

法律被修订,却执行不起来,多年以后,印度仍是“强奸大国”,依旧有75%的强奸案无法定罪。

女性受害者的死,并没有唤醒社会的觉醒,并没有改变一个国家。

但所幸的是,即使被挂上耻辱柱,依然有人愿意正视过去。

从《印度的女儿》,到《一个母亲的复仇》,再到《德里罪案》,无论是纪实,还是想象,它们都表达出了敢于思考与渴望变革的态度。

粉饰太平,永远只会止步不前,但愿这一点点声音,能够唤起改变。

近 期 热 点

收到587个赞

毒药App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09009286号-2